手机站 | 网站导航 | 反馈投诉
刘秀击败谁的关键一战是昆阳之战-昆阳之战导致了西汉的灭亡-新泰皇冠燃气热水器里有电池吗
2024-10-12 14:21:59      点击:
刘秀击败谁的关键一战是昆阳之战?昆阳之战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由于先前征讨刘秀失败了,王莽于是再征召42万大军,命令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寻前往南阳镇压。他甚至把上林苑中饲养的虎、豹、犀、象等动物驱赶南下,想以声势吓人。并且将一个高过丈余,腰有十围的凶壮巨人名叫巨毋霸的大力士,改名为“巨母霸”,封为垒尉,即防守堡垒之人,派上战场。表面看来,确实声势煊赫,王莽遂把这支部队命名为“虎牙五威兵”,号称100万。于公元23年夏季,南下与严尤、陈茂会合。

  王莽的百万大军经过颍川郡时,“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正好与刘秀所带的在昆阳北边阳关聚(今河南禹县西北)巡查的几千人遭遇。汉军见新莽军太盛,不待命令就争相逃命。当时北伐军总共才有2万人,且分散在所占领的四郡。一时集中不起来,即使集中起来,也会被这百万雄师碾为齑沫。刘秀等人哪敢正面与之交锋,没办法,也就跟随众人退回昆阳据城死守。汉军将士们无不内心怯懦,惊魂未定,皆言不可抵挡,商量着逃跑的办法,士气低沉如暮云。刘秀这时显露出了他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他说昆阳是军事重镇,不能丢。现在敌强我弱,逃也免不了一死;唯有拼死一战,或有胜机。但因刘秀资历浅,在更始诸将领中威望不够,认为他“素日小敌怯,何来大敌勇?”所以没有多少人信服。刘秀表示,愿身先士卒,杀出重围,去郾城、定陵搬兵。他只要王凤、王常等人死守昆阳就行,等待援军。当时昆阳守军只有八九千人,刘秀遂带着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偏将军邓晨等13名心腹骑兵,由南门乘黑夜杀出。

  新莽将领王邑很轻视汉军,并不把这十几匹人马放在心上,认为是逃兵而已;而更始将领王凤则认为这十几匹马,要想冲过新莽的阵营,那也简直就是神话。因此,就在昆阳被重重包围的情形下,决定投降。但王邑拒绝了,他说:“百万雄兵,所过当灭,今日屠此城,以血砺刃,岂不快哉!”决心屠城立威,因此不肯接受王凤的投降。王凤顿成哀兵,唯有死守。昆阳城坚,王邑一时攻取不下,形成僵局。

  刘秀到郾城、定陵一带游说,郾城、定陵两县都是舂陵子弟兵,义气千秋,甘愿同生共死。因此他先带回来1000多人组成先头部队,回兵救昆阳。王邑自恃兵力雄厚,骄妄轻敌,“意气甚逸”,又自以为是,和王莽一样,都是“腐儒”角色,迷信“声威”之类虚的东西,并不把这股小部队太当回事,仅派几千人的巡逻队阻挡刘秀。刘秀一改平日儒雅的形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冲锋陷阵,来回冲杀,接连斩杀几十个新莽兵。军威大振,更始将领赞叹道:“偏将军是见小敌怯、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于是纷纷忘死,杀向敌阵。就这样,刘秀首战告捷。

  刘秀不但勇猛,而且极有智谋,他写了一封宛城已派大军增援昆阳的书信,不日即可抵达,在送往昆阳途中,故意丢弃于地。王邑军捡到后争相传看,王邑得知后大惊,加之新败,军心遂如秋草遇霜一样,立时摇落。

  而刘秀由于首战告捷,个个意气昂扬,恨不再战。于是刘秀又在陆续赶来的援军中,挑选精壮,组成一支3000人的敢死队,如狼嚎叫似的向王邑的大本营猛冲。新莽军本就是征召来的各地郡兵,斗志不强,又新败怯敌,恐惧像瘟疫一样蔓延。王邑又担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营坚守阵地,不准擅自出兵。这等于自捆手脚,只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双方刚一交锋,阵脚即乱,那些虎、豹、犀、象,首先伤了自己人,又不像训练场上可以收拢。不多时,司徒王寻就死于乱军之中,副帅一死,士气顿挫。而坚守昆阳城内的王凤守军,趁机杀出城外,夹击王邑军。王邑腹背受敌,加之此时天助刘秀,风狂雨骤,滍川盛溢,王邑军惊恐,争着逃命,互相践踏,溺死者不计其数,浮尸百里,水为之塞。王邑﹑严尤﹑陈茂轻骑踏着死尸渡水而去,一口气跑了上百里才停下。王邑回到洛阳只剩下长安勇敢数千人。百万雄师就这样一败涂地,王莽的主力遂告覆没。汉军则战果辉煌,尽获武器辎重。

  昆阳之战,遂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绝妙战例。

  刘秀一战成名,与其兄刘縯成为汉军双壁。

  从此,王莽再也没有能力和更始抗衡了。各地豪杰闻讯后纷纷树立反莽大旗,撞响了新莽王朝彻底覆灭
刘秀建立东汉的原因?刘秀重建汉朝的概括

  汉朝可谓是除周王朝之外国运最长的一个封建王朝,有国祚将近405年。但可惜的是,到了汉灵帝时期,皇权衰落,国力衰败,尤其是发生于184年的黄巾起义,给予了东汉沉重的打击,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焉这位汉室宗亲是如何毁掉东汉王朝的?

  汉朝似乎有着一个神奇的能力,那就是自我修复能力,几乎在每一次发生内忧外患时,当时的统治者以及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会通过各种方法挽救回来。虽说汉灵帝不是一个好皇帝,不仅骄奢淫逸,而且还公开卖官鬻爵,但他还是凭借一些名将平定了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而这时候,一名叫刘焉的汉室宗亲却提出了一个能摧毁汉朝基业的建议,那就是废史立牧。

  什么是废史立牧呢?所谓的“史”就是刺史,对维护皇权与澄清吏治有着积极的作用;而“牧”就是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188年,刘焉向汉灵帝建议说:“刺史与太守的权利过大,恐会对皇权造成一定威胁,不如选用朝中的清廉重臣去担任州牧,替陛下镇守天下。

  虽说一开始,州牧确实抑制住了刺史与太守的权利,但却又造成了一股更为强大的割据势力,他们就像唐朝中晚期的节度使一样。可以说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的诸侯都有当过州牧的经历,诸如袁绍(冀州牧)、刘表(荆州牧)、曹操(兖州牧)、吕布(兖州牧)、刘备(徐州牧、益州牧)等等,以至于汉献帝最后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长达24年。

  就拿刘表这位荆州牧来说吧,他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先是远交冀州的袁绍,近结军阀之一的张绣,还招纳刘备这位汉室宗亲。而且据地数千里,光是带甲的士兵就有十余万之多,手下水师更是称雄荆江。

  当然,刘焉这位“废史立牧”的提出者也成了受益者之一,怎么说呢?原来,刘焉提出建议之后,就自告奋勇地说要去交州任州牧,但半路上却听到益州会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就向朝廷打了报告,转任益州牧。果不其然,刘焉成了益州牧之后,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益州俨然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因为中原地区正在战乱连连,但唯独益州却没有遭到半点影响,以至于诸葛亮都要建议刘备来夺

官方首页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订阅RSS | 幸运抽奖